首页

上体体育大模型2.0发布会暨首届上海体育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上海体育大学发布“上体体育大模型2.0”

日期:2025-10-25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精神,上海体育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科技赋能体育发展。2025年10月25日,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上海体育大学举办了“上体体育大模型2.0”发布会暨首届上海体育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冠军争夺赛。活动全面展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事业的最新实践,共绘智慧体育未来发展新图景。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陈志宇,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宋毅,杨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级巡视员秦丽萍,上海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佩杰,福建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黄汉升,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爱国,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尚义,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孙麒麟,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周爱光,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段锐,上海体育大学领导班子出席活动。来自体育总局科教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市教委和市体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兄弟高校、领军企业、行业领域和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专家代表等一同参加。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丽娟主持活动。

陈志宇在讲话中指出,体育人工智能是体育科技发展的新兴领域,更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体育大学不懈探索、创新步伐不停歇,围绕核心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两大关键,积极推动体育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步,实现体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应用,在促进人工智能和体育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的道路上,取得积极成就。面向未来,总局科教司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包括上体在内的体育院校,围绕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加强政策指引和业务指导,汇聚各方力量更好服务体育强国建设。

周亚明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度赋能科技产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期待上海体育大学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特色,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推进“体育+人工智能”“体育+大数据”“体育+智能装备制造”建设,产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也希望广大师生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直面挑战,敢于“冒风险”、勇闯“无人区”,奋力引领体育科技发展的明天。

宋毅指出,上体体育大模型2.0的发布是上海体育大学推动一流体育学科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的扎实成果。未来,期待上海体育大学继续着力推动科教融汇、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需。

陈尚义代表百度致辞,他指出,AI与体育的融合是要真正为体育事业解决问题。从2023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上体体育专业优势与百度AI技术深度融合,取得了系列成果。未来,百度会继续与上海体育大学深化跨学科研究、推动产业进步,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上海体育大学近年来先后与百度、上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慧体育发展。在同城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协力支持下,上海体育大学在体育人工智能创新上跑出“加速度”。上体体育大模型1.0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成为体育垂直领域的重要大模型,它的应用不仅覆盖了体能训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日常运动场景,更深度服务多支国家队的日常训练与奥运备战,助力运动健儿们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屡创佳绩。如今,“上体体育大模型2.0”围绕“落地应用”这一核心目标,在技术能力、知识体系及应用生态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



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代表卢飞翔和智慧体育工程学院院长傅维杰共同介绍了上体体育大模型2.0版本的研发背景和现有功能。该版本依托“基座模型、多模态融合、知识增强、跨学科交互、嵌入式应用”五大核心技术升级,重点拓展了“竞技体育、全民健康、文化传播、体育赛事”四大应用场景,推动模型能力向实际应用的深度转化。上体体育大模型2.0不仅是技术迭代的重要成果,更是体育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实践。未来,它将陆续免费开放,以科技赋能体育,在竞技突破、文化传承、健康促进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科技力量助推中国体育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除上体体育大模型外,具身智能机器人、乒乓球机器人、武术人工智能化评教系统、神经增能、篮球一体机、青少年体育智能评测软硬一体机、激光雷达羽毛球训练分析系统等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事业的最新科技产品在发布会现场进行了集中展示。

在本次发布会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物理治疗学系终身教授于冰,以“田径项目科技助力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分享了田径项目中科技赋能训练优化、损伤预防及竞技表现提升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生物力学分析、智能监测技术在田径运动员日常训练与赛事备战中的应用路径,以及科技与田径运动深度融合的未来方向。

此外,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资深数据分析师沈以宁(EugeneShen),凭借超12年职业体育数据分析经验及哈佛大学、MIT跨界学术背景,以“团队体育项目的表现数据分析”为主题,分享其主导构建的球员表现评估、比赛策略优化、伤病风险预测核心模型,以及“实时数据采集+AI决策建议”闭环应用实践,揭示数据驱动如何重塑竞技决策与职业体育运营逻辑。专家的分享,分别从“技术赋能应用创新”与“数据驱动竞技升级”两大核心维度,为体育科技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引,也助力职业体育向“精准化训练、科学化决策”转型。

本次活动上,还举办了首届上海体育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冠军争夺赛。大赛自2025年9月启动以来,吸引众多高校团队与科研力量参与,赛事设置“技术初审-决赛阶段-冠军争夺赛”三阶段评审,从“创新性与前瞻性、技术合理性、应用潜力、表达与展示、团队协作与研究规范性”五大维度筛选优质成果。

经过多轮严格评审与现场激烈角逐,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作品《羽光之眼: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智能羽毛球技战术解析引擎》获得冠军,来自深圳智洞科技有限公司的作品《人类运动数据平台》获得亚军,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作品《青少年足部健康早筛与个性化干预系统-AI赋能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获得季军。获奖成果将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

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持续推进“体育+人工智能”交叉创新,通过创建智慧体育工程学院和交叉科学研究院,以“支撑国家体育战略、引领智慧体育发展”为定位,从学科体系、师资团队、科研平台三方面发力,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格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在可穿戴设备、智慧运动空间、AI裁判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同时为体育领域培养高层次交叉型人才。未来,上海体育大学将持续迭代升级上体体育大模型,打造开放、共享、安全的体育人工智能生态,深化“体育+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高校担当。


[作者/宣宗 摄影/刘思琪等]

[报送单位/智慧体育工程学院 交叉科学研究院 等]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