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下午,上海体育大学智慧体育工程学院(筹)在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行“智体未来·新程共启”产教融合推进大会。继首批行业伙伴之后,学院再度携手六家体育与科技企业,并聘任新一批行业导师,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继红,教务处处长蔡玉军,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徐琳,以及行业导师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出席大会。活动由学院副院长吴莹主持。大会同期举行了学院成立以来的首届开学典礼。

领导寄语:明方向、定路径
伴随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王继红书记从国家战略与行业前沿谈起,强调智慧体育工程学院肩负服务体育强国、数字中国的时代使命。他勉励师生胸怀理想、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校企共进:产教融合再添新伙伴
今年六月,学院已与耐克大中华区运动研究实验室、安踏集团科研创新部创新实验室、李宁运动科学应用研究中心、361°研创中心、商汤体育、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等首批行业伙伴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此次大会上,学院再携融梦跃视、尚体健康科技、天健体育科技、邦文电子科技、跃动文化科技、宁域(上海)科技六家体育与科技企业共启新程。未来,真实数据与一线案例将走进课堂,短训与微课将深度嵌入课程体系,推动“学科与产业同行、学习与职业衔接”,为学生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

新聘任的行业导师将深度参与课程建设、项目指导和职业规划,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前沿无缝对接。

行业导师们通过线上线下寄语,带来了体育科技一线的鲜活案例。无论是运动影像智能采集,还是基于 AI 的运动表现分析,抑或是在智慧健身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探索,都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如何赋能体育训练与大众健康,描绘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广阔前景和“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空间。相信在行业导师的引领下,同学们一定能把课堂所学与产业前沿紧密结合,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师生共创:院徽院训发布
在开学典礼环节,学院发布了首版院徽与院训。暑期里,学院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方案,最终选定并优化由2023级学生张玺宁、尚彦宏设计,徐成龙老师指导的方案。未来将在保持核心意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院徽以奔跑者为主体,融入齿轮、集成电路走线和跑道等元素,象征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彰显协同创新、开放办学、追求卓越的理念。未来,院徽将在保持核心意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

院训“明德智体,知行合一”,取意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院训强调立德树人、涵养品格的初心,也突出了学以致用的价值追求。院徽与院训共同构筑起学院的精神底色,激励师生在新征程上奋发前行。

新鲜血液:师资队伍添活力
在新教师入职欢迎环节,院长傅维杰为所向、郭泽华、唐伟棣三位新入职青年教师颁发纪念品。寄语他们潜心科研、热情教学,在三尺讲台点亮学生的梦想。

在“青蓝带教”结对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兼)游林生为傅维杰、吴莹、孙晨三位资深教师颁发带教聘书,新教师们则献花致意,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同时,学院举行了2025级本科生班主任聘任仪式,所向、郭泽华两位老师将为新生的专业学习引路领航。

随后,全场师生向“2024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许丁晨老师致敬,以热烈掌声表达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心声分享:共话智体未来
新生代表陈熙彦分享了从高中立志到坚定选择智慧体育的成长故事,诠释了“热爱、选择、坚持”的初心与梦想。学院寄语全体2025级新生:把热爱化为行动,把选择落到实处,以点滴积累成就青春的底气与远方。

老生代表张玺宁分享了从迷茫探索到摘得全国一等奖的成长故事,阐述了竞攀精神:不只是奖项与荣光,而是面对困难的坚持和信念,是一次次努力的厚积薄发。科技与体育正在双向赋能、共振前行,这正是智慧体育工程学子的胸怀与追求。

新教师代表唐伟棣则谈到了科研与教学的责任与理想,表达了青年学者的担当与热忱。

展望未来:院长寄语催奋进
学院院长傅维杰在总结讲话中回顾了学院筹建与发展的初心,描绘了办学路径与奋斗方向,并寄语全体师生“以数据赋能体育,用智慧引领未来”。他勉励大家在AI与体育融合的创新浪潮中,以院训为指引,深耕智慧体育领域,同心同向,共创学院的美好未来。

智慧体育工程学院(筹)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懂体育、善科技、能实战”的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图片丨许琬其、李美莎
文案丨张玺宁、吴莹、许丁晨、徐成龙
责任编辑 | 徐成龙